10月18日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世平应湖南科技大学齐白石艺术学院邀请,开展了主题为“走进敦煌——中国书画家的现代转型之旅”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作为第五届齐白石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由齐白石艺术学院院长赵湘学主持,200余名师生代表出席。
赵湘学院长首先对罗世平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其学术成就。他鼓励在场师生珍惜此次学习机会,认真聆听罗教授的讲解,感悟艺术之美,丰富学术视野,坚定艺术道路。
罗世平教授从敦煌的历史价值与艺术意义入手,讲述敦煌在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他以三位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书画家——李叔同、张大千和董希文为例,探讨敦煌对书法、国画和油画领域的深远影响。这三位艺术家不仅通过敦煌汲取了丰富的传统艺术营养,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个人艺术风格的创新,成为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先锋人物。
首先,罗教授讲述了李叔同的书法转型。虽然李叔同本人从未亲自去过敦煌,但他的书法风格受到了敦煌经僧体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弘一体”。罗教授指出,李叔同的书法风格由早期的碑帖体转变为出家后的简约内敛风格,这种风格的改变体现了他佛教修行的个人态度与艺术追求之间的深刻联系。他认为,李叔同的书法艺术不仅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更是其思想与修行的自然流露。
接着,罗教授详细介绍了张大千与敦煌的渊源。1941年至1943年,张大千曾前往敦煌临摹壁画,尤其对唐宋时期的壁画情有独钟。罗世平指出,张大千在临摹过程中,并非单纯地复制原作,而是结合了自己的研究和理解,从而为这些壁画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张大千的这种“恢复原貌”的做法,不仅展现了他作为艺术家的独特视角,也为他后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灵感来源。罗教授强调,敦煌之行对张大千的艺术风格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体现在他后期的大泼墨、泼彩作品中。通过敦煌壁画的研究与实践,张大千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艺术相融合,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
随后,罗教授讲到董希文的艺术创作与敦煌的关系。董希文在1943年前往敦煌,对壁画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临摹。这段经历不仅增强了他探索油画民族化的信心,还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罗世平指出,董希文的经典油画作品《哈萨克牧羊女》和《开国大典》均受到了敦煌壁画的深刻影响。他通过对壁画的研究,成功地将民族艺术与油画创作相结合,开创了油画民族化的经典范式。
在总结中,罗世平教授强调,敦煌不仅是中国艺术的宝贵遗产,更是现代美术创作的丰富资源。通过深入敦煌艺术的学习与领悟,中国艺术家们能够从中汲取传统的力量,结合现代艺术的发展需求,为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开辟新的道路。罗教授勉励在场的师生,以敦煌艺术为起点,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寻找与现代艺术的结合点,为个人艺术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讲座结束后,进入了观众提问环节。在热烈的互动中,罗教授耐心解答了学生们的提问,进一步加深大家对敦煌艺术的理解和认知。此次讲座不仅为在场的师生们带来了一次深入的艺术思想碰撞,更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思考。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落幕。
专家简介:
罗世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其是中国首批美术学专业博士,曾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主任、美术史系主任、造型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岩画研究中心特迎重邀研究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等职务。作为当代著名美术史家,罗世平在宗教美术、汉唐美术、美术史籍与美术评论等领域成果丰硕,他撰写与主编的学术著作数十种、学术论文近百篇,受到海内外学界的关注。
(文/徐韵 刘婷 张荣臻 图/崔梦涵 王舒怡)
一审:徐 韵
二审:谭 淼
三审:赵湘学
四审:巢 炜